球磨機鋼球是球磨機設備研磨物料的介質。在工作過程中,球磨機鋼球會直接影響磨礦效率甚至整個選礦廠的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下面,我們將分別從球磨機鋼球規格與數量、材質、配比、級配幾個方面詳細介紹球磨機鋼球,幫助大家正確選擇、添加鋼球,從而提升球磨機的磨礦效率。
一、球磨機鋼球規格及數量
通常,球磨機鋼球直徑在Φ20mm-Φ125mm之間。其中,小鋼球一般為Φ40mm和Φ60mm,中鋼球一般為Φ80mm,大鋼球則為Φ100mm或Φ120mm。超大型球磨機鋼球直徑多為Φ130mm-Φ150mm等。
理論上,當球磨機筒體內鋼球填充量為40%時,球磨機可獲得理想產量。但在實際生產中,球磨機筒體內鋼球填充率大多在35%左右,即保持筒內鋼球體積略低于球磨機的水平中心線。
二、球磨機鋼球材質
作為磨礦作業中的“消耗品”,球磨機鋼球因材質的不同,其磨損程度自然也不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球磨機鋼球主要包括鑄造鋼球和鍛造鋼球。
(1)鑄造鋼球
鑄造鋼球主要有低鉻鑄球、中鉻鑄球和高鉻鑄球,其硬度、沖擊值、破碎率與鋼的金相組織相關。含鉻量越大,球磨機鋼球耐磨性能越好。
(2)鍛造鋼球
主要有低碳合金鋼球、中碳合金鋼球、高錳鋼球、稀土鉻鉬合金鋼球,其沖擊韌性較大,不易變形,但破碎率低。
總體上來說,鑄造鋼球適合干磨作業,鍛造鋼球適合濕磨作業。
三、球磨機鋼球配比
不同尺寸的球磨機鋼球,其占比也有所不同。
在球磨機首次啟用時,需大、中、小三種球進行配比,且第一次添加球磨機鋼球需按照球磨機廠家給出的球磨機裝球量上限的80%進行添加,其原因在于安裝球磨機后,球磨機大小齒輪需要嚙合,處理量逐漸加大,待正常連續運行兩三天后檢查大小齒輪嚙合情況,若一切正常便可打開球磨機入孔蓋第二次添加余下的20%鋼球。
通常,小鋼球只是作為第一次加球配用。當球磨機正常運行時,鋼球與鋼球、鋼球與礦石、鋼球與球磨機襯板之間會產生合理磨擦,使得磨耗增大,大鋼球磨小、中鋼球磨為小鋼球,因此在正常情況下無需再添加小鋼球。但若有用礦物粒度未實現單體解離,磨礦機細度達不到選別要求(尤其是浮選選別要求)時,可添加適量小鋼球。
此外,球磨機鋼球在運轉過程中不斷磨損,球磨機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定期合理補球,低償磨損,保持球荷充填率和合理配比。
四、球磨機鋼球級配
確定球磨機鋼球級配方案通常從第一倉開始(即粗碎倉)。對多倉球磨機而言,第一倉的鋼球級配尤為重要。按照一般交叉級配的原則,即上一倉的最小球徑決定下一倉的最大球徑,依此類推。由此可知,第一倉的球磨機鋼球級配實際上主導了其他各倉的鋼球級配。
目前,球磨機第一倉常見的鋼球級配方法有兩種:一是應用廣泛的多級級配法,二是二級級配法。
(1)多級級配法
多級級配法是一種傳統的鋼球級配方法,常選用4-5種不同規格的球磨機鋼球進行級配,具體步驟如下:
a. 根據入磨物料粒度上限來確定球徑上限,根據入磨物料平均粒度來確定平均球徑。
b. 入磨物料粒度變化大,宜選多種規格級配,反之可少選幾種。
c. 按照研磨體“兩頭小、中間大”的配比原則及物料粒度分布特征,設定出每種規格鋼球的組成比例。
d. 計算配球后混合鋼球平均球徑,并與原先鋼球平均球徑相比較,按照鋼球大小比例添加鋼球。若兩者偏差較大,則需要新設定各種鋼球的組成比例,重新配球,直至兩者偏差較小為止。
(2)二級級配法
二級級配法指只選用兩種直徑相差較大的球磨機鋼球進行級配。大鋼球直徑取決于入磨物料的粒度,小鋼球的直徑則取決于大鋼球間空隙的大小。
通常,小鋼球直徑應為大鋼球直徑的13%-33%,一般小鋼球占大鋼球質量的3%-5%,且原則上應保證小鋼球的摻入量不影響大鋼球的填充率。
以上便是球磨機鋼球涉及的主要幾大方面:球磨機鋼球規格及數量、材質、配比及級配。對于選礦廠而言,球磨機鋼球的選擇和使用牽涉到許多技術性問題,建議各礦主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咨詢專業的球磨機廠家來確定適合自己的球磨機鋼球,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RELATED NEWS